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18
0
自我挑戰組

《道德經》三十天閱讀之旅:初學者的經典探索系列 第 18

《道德經》Day 18:大成若缺,知足常足,日損致道

  • 分享至 

  • xImage
  •  

(45、46、47章)昨日我們探討謙卑、損益與知足的智慧,今天聚焦《道德經》第45、46、47章的圓滿、克制與簡單之道。第45章教我們接受不完美(大成若缺),保持內心清靜;第46章提醒知足常足,遠離過度欲望;第47章揭示不外出也能洞悉天道,回歸本真。在現代生活中,如何接受自己的不足?如何克制無止境的追求?如何專注內心而非外求?

  • 修養上,大成若缺,接受不完美;
  • 策略上,知足常足,克制欲望;
  • 心性上,日損致道,回歸本真。

原文區

通行版 第 45、46、47 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不出戶知天下;不闚牖見天道。
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帛書版 第八章 請靚(45) / 第九章 知足(46) / 第十章 知天下(47)

大成若缺 亓用不幣 大盈若沖 亓用不窮 大直如詘 大巧如拙 大贏如㶧
趮勝寒 靚勝炅 請靚可以爲天下正

天下有道 卻走馬以糞 天下無道 戎馬生於郊
罪莫大於可欲 禍莫大於不知足 咎莫憯於欲得
故知足之足 恆足矣

不出於戶 以知天下 不窺於牖 以知天道 
亓出也彌遠 亓知也彌少
是以聖人不行而知 不見而名 弗爲而成

經文大意

  • 第45章:大成若缺真正的圓滿看似有缺陷(若缺),卻永不耗竭;真正的充盈看似空虛(若沖),卻用之不盡。真正的直率像彎曲,真正的巧妙像拙笨,真正的雄辯像口拙。清靜的心態能勝過躁動,成為天下之正。

  • 第46章:知足常足當天下有道,人們安於簡單(走馬以糞);無道時,爭戰四起(戎馬生於郊)。最大的禍患是不知足,最大的過錯是貪得無厭。知足的人永遠滿足。

  • 第47章:日損致道無需向外追求(不出戶),就能洞悉天下;無需窺窗(不窺牖),就能領悟天道。走得越遠(外求),懂得越少(彌少)。聖人通過內省(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以無為達成目標。通過每天減少對外界的依賴、欲望或繁雜的行動(日損),逐漸接近簡單、純粹的內在本質(道)。

意思整理

第45章:大成若缺

  •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真正的成就看似不完美,卻能持久不衰;真正的充盈看似空虛,卻無窮無盡。清靜的心態勝過躁動,能帶來真正的平衡。
  • 例子: 假設你正在學做菜,想做出完美的蛋炒飯,但試了幾次,味道總是不如餐廳。你有些沮喪,覺得自己失敗,但決定接受這些「不完美」(大成若缺),專注於簡單的技巧,比如控制火候和調味。幾次練習後,你的蛋炒飯雖然不是頂級餐廳的水準,卻讓家人讚不絕口,覺得溫暖美味(用不弊)。這體現「大成若缺」:你接受自己的不足(若缺),不追求完美外表(清靜),卻因專注基礎而獲得滿足(不弊)。不苛求每盤菜都完美,而是享受進步的過程。你可以試試在學習或興趣中,比如寫字或畫畫,接受小瑕疵,專注練習,觀察它如何讓你更輕鬆快樂。

第46章:知足常足

  • 禍莫大於不知足,知足之足,常足矣:最大的禍患來自不知足,知足的人永遠滿足。克制欲望,避免爭戰,才能安於簡單。
  • 例子: 假設你很喜歡收集書,想買下書店裡每一本感興趣的書,但錢包有限。你原本會因為買不到而失落,但你決定知足,挑選一本最想讀的書(知足之足),專心閱讀,發現它帶給你很多啟發(常足)。這體現「知足常足」:你克制買書的欲望(不知足=禍),專注於現有資源(知足),獲得滿足和成長(常足)。不追逐更多書籍,而是珍惜已有的。這可以在生活中試試,比如不買多餘的東西,專注用好現有的,觀察它如何讓你更滿足。

第47章:日損致道

  • 不出戶,知天下;不為而成:無需向外追求,通過內省就能領悟真理;以無為的方式達成目標。走得越遠,懂得越少,簡單即是道。
  • 例子: 假設你想了解如何提升自己,總是看各種線上課程和文章(出彌遠),但覺得越看越亂(知彌少)。你決定停下來,每天花十分鐘安靜思考自己的目標和感受(不出戶)。幾週後,你更清楚自己的需求,比如專注學習而非盲目比較(不為而成)。這體現「日損致道」:你減少外求(日損),通過內省(不出戶)找到方向(知天下)。不被外界資訊淹沒,而是回歸內心。你可以試試每天留點時間靜下來,比如關掉手機,寫下你的想法,觀察它如何讓你更清楚自己的方向。

結語

第45、46、47章教我們:接受不完美、克制欲望、回歸簡單。大成若缺讓我們擁抱不足,知足常足讓我們遠離貪欲,日損致道讓我們專注本真。實踐三問:

  • 理解,大成若缺,如何接受不完美?
  • 理解,知足常足,如何遠離過度欲望?
  • 理解,日損致道,如何回歸本真?

試試在下次挑戰中應用這些智慧,觀察它如何改變你的視角!

參考

附錄

  • 大巧若拙-教育部成語典 《老子》第四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 「知足常樂」- 這個觀念源自老子《道德經》中「禍莫大於不知足」的道理,後人引申出「知足常樂」的成語,強調不知足會招致禍害,而知足則能帶來快樂。
  • 「不出戶知天下」出自老子的《道德經》,意指透過深刻的內省與智慧,無需親身經歷或外出,就能理解世事萬物及自然規律。 這句話也常與「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這句俗語結合使用,比喻知識淵博的讀書人即使足不出戶,也能了解天下大事。

上一篇
《道德經》Day 17:謙卑守一,損益求衡,知足長存
下一篇
《道德經》Day 19:日損無為,真善包容,生死無懼
系列文
《道德經》三十天閱讀之旅:初學者的經典探索25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